明阅文章网 - 轻松阅读从此开始!

文章阅读网-情感文章-美文故事-散文欣赏-明阅文章阅读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生哲理 >

读书才晓得义理

时间:2018-11-22 12:21来源:未知 作者:沉思 点击:
我养成了写一写停一停,才思枯竭了,就去找源泉,去读些书开阔眼界与思路,通过了阅读不仅有了感受,也有了写作的源泉,所以我才找到了努力的方向。 近期读过了些国学之类的书

我养成了写一写停一停,才思枯竭了,就去找源泉,去读些书开阔眼界与思路,通过了阅读不仅有了感受,也有了写作的源泉,所以我才找到了努力的方向。

近期读过了些国学之类的书,读到了:五十知天命这样的语句。令我感受颇深,情绪受到了影响,颇有些自我意识感受上的悲观,因为我也快要到这样的年龄了,孔老夫子的学问学说思想充满了深奥的道理,是位中国历史上的圣人。

圣人讲述着社会的礼仪道德观念来规范社会。孔夫子本人的人生经历,按照现代人的择业观:圣人三十创业,创立了私人学校,就已经立业于教育。而他老人家的成功之路是在于人不分贵贱在一个学校读书,开创了历史先河教育理念,先进于时代,甚至于超越了时空观,让后人效仿。

圣人又提倡因材施教,又具体化了教育方法,很深人类的欢迎。孔夫子的主张,是教化于民众,让人懂得礼义廉耻来把人与兽区分开来,形象地对君子与小人进行了解释。人不懂得廉耻,怎么可以做人做事,为国家效力呢?这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衡量和考虑问题。同时圣人认为人是有区别的,人的能力有大有小,应该分为三六九等,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关系呢?提出了君与臣,父与子,夫妻等的从属关系学,在社会的活动中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,让人和社会应该去遵循这些关系与规律。

不过孔夫子也提倡凭借能力吃饭的问题,天命所授予的地位是不可以改变的,说天命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,人的能力是不可以改变现状的学说。

孔夫子自创立私塾,开始了一次人生旅行,带着自己的团队,周游列国,十四年的时光中,没有得到官位,最终放弃了为民的那种主张,回到了家乡继续他的学问。( 文章阅读网:www.sanwen.net )

如作为凡夫俗子,应该遵循天命,出生的地位、环境条件高贵卑贱便已经注定了人的一生,这样就不得不带着宿命的观点处世,做应该做的事情。

不过书中的观点又持有异议地说: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改变的,但是父子之间的关系永远也不会改变,这是铁的亘古不变的事实。当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,夫唱妇随规范了夫妻从属关系的行为。并把其它的之间的关系,君臣关系也变成父子关系一样来对待,下级服从上级要忠诚老实,永远效忠于某人的帝王将相之说的权术。

通过读书慢慢知晓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也理顺了人世间的事,由于懒散懵懂,对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并不知晓,这才朦朦胧胧的懂得,人与人之间是讲究计谋策略的,渐渐地看明白了些,从历史的书写上得到了这样的知识。

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这是个哲学命题,也是做人做事的原则。孟子对人性的论述与孔子不同,孔子说:性相近、习相远。并没有深入地剖析或者说透人心,只是讲解了人性是相近在环境的影响之下,人会变成什么样的呢?只有看人所处的环境所带来的后果。

孟子也同样的认为,只是更加深入地剖析了人性论,认为人性善,这一主题,才能解释透彻问题的实质。孟子说从某些事情的发生来看,假如一个孩子掉到了井里只要看到的人都会流露出惊骇、恐惧和同情、怜悯之心,这并不出于利害之考虑完全是发自内心的、真情实感的流露,孟子用这个话题阐述了人性善的一面。

对于人性论而言,继续进行解释说,水流大小无形,水之无色无味,水流方向永远向下,这是天经地义的,又举例说明道:水在堤坝内形成的湖,拆东坝水向东流;拆西坝水向西流水本无方向的道理,用此来比喻人性之善。

孟子论政说:恒产者恒心也。讲政府应该给老百姓田地这样的一些产业,这样可以拴住人心,老百姓就会为了产业而不断地努力地做事情,就会一代人一代的传承下去。有了家业的人就会守业,可解决一些社会问题,如老有所养老有所依。

我国一度曾经用国企的产业代表了人民的意志。如今进行了政策改革开放,从一些领域里开创性地产生了私有财产,企业的私有化、农田包产到户,及城镇居民房产的私有权,给人们带来了为财而奋斗的精神鼓励。政府的本意是好的,让人民走上安定团结稳定局势的生活道路,这是一条十分完美的社会道路,给人类绘制出一副美好的蓝图。

但是一些不法分子,利用这样的机会投机倒把大赚而特赚地进行交易,贪赃枉法地使市场出现了暴利的炒作,让市场的功能失去了平衡,扭曲市场本来面目。

出现这样的现象,纯属是一种打破了自然的平衡,却也暴露无遗于一些社会的问题。如何控制房价更快的上涨便成了当前困惑的一个主要问题。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,严格控制但起不到坚决执行的效果,只是暂时地让房价停滞一阵子。人们都知道房价如果继续地上涨下去,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,自然规律而言,会严重破坏整个的经济共同体。

所以抑制房价是当前国家面临的一个的问题。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,严重的炒作行为造成的。其二,城镇人口急增需求量扩大。其三,人为的心理因素。

其执行力:提出严重警告,房价仍然在上涨。提高首付款的比率,提高房贷款的利率,不断地加息。这些相关的措施实施后抑制房价的效果并不明显。一些观望者,本意是等待着相关的政策出台后,可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或许怀着侥幸的心理等待房价的回落。

这一点上看到了恒产者恒心也,在如此的情形之下人们不得不先下手为强,做出了大胆的决策,大多数人也参加到了购买的行列之中。购买者不断地增加与城镇化的建设速度之快有直接原因,出乎意料,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的人来,需要量急骤地增加。

孟子关于修心养性论中主张,人性善良。而荀子则与之相反的认识,他认为人性是恶的,所以才需要教之。他举工艺之说,工匠的手艺并非天生,而通过了不断思索总结实践经验才可以做到如此之精美绝伦的器皿。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的道理。荀子肯定人生而有耳目声色之欲,有好利,嫉恶如仇之性的人性的。若顺其自然之性,则发生争夺暴乱,导致淫乱残暴盗贼猖獗而亡了礼义忠信之后果。故须有法制之教化、礼制规范与引导,方有推辞谦让之德、合乎礼义秩序,最终使社会安定有序。

修养方面在荀子认为可以对症下药,人的性格、情感、嗜好不同,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与手段进行调理,如可以进行以柔克刚,刚柔相济的教育方式。

墨子:鲁国人。学之孔子之学说,反对儒家学说,自立治国之道,用其方法“兼爱”。在他认为,爱人,人爱,才是一条真正之道理,你对人好,人就会对你好。另一则,墨子敬畏鬼神,如果说人们不怕鬼神的惩罚,那么有什么可以去管制人们的行为呢?所以要人们敬畏神明的话,天下就会大治。

道家与老庄子:孔子治学之略,温故而知新。学习需要思考。而庄子则认为: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何况学习世界上有许多弄不明白的事,研究那些个解不开的谜,有什么意义呢?人应该以静养来安身。人类,不论能力与官位有多么了不起,人所追求的是富贵荣华、声色犬马、名利物欲等,所以才会有烦恼之事的产生。

作为人,应该去享受自己短暂的人生的生命时间。人可以体会事物,只要掌握了规律就行若无事。而去认识事物,研究事物,世间很多东西不是人们想要搞清楚就可以搞清楚的。自以为是,未必就是是,自以为非,未必就是非。

韩非子:法家集大成者。韩国贵族。主张法制。在他认为整个社会与人,围绕着一个利字而运转。人与人之间为了利益而亲密。人是自私自利的,从人性的角度讲,离开利就不会有人人相互关联的社会存在了,什么友谊亲情各种社会关系。那么他又是如何宣扬自己的主张呢?

立论之观点说:生男生女皆是父母之骨肉,待遇却不同的现象,生男之庆贺,生女则杀掉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打算。

在治理政务上,那些没有亲戚关系与血肉相连的人与人之间的是君臣之间,又有什么关联呢?举例说明上古、中古、近古三个不同的时期内,社会情况都各不相同,仁爱是上古时代的表现,如果把仁爱用于中古,必为汤、武所笑。现在还赞美尧舜之道,必为所笑的做法,所以应该根据不同时代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治国手段,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。

论语。在我未读此书之前,不知道,何为论语。书上是这样的解释的,论语乃是,孔子生前之言。死后,学生们把他的话语编辑成书。此书则蕴含万理、经纶古今、圆转无穷。是哲人的思想。

道家的创始人,老子,曾是国家图书馆长,有机会去研究攻读一些史记及一些百家争鸣的思想,经过了多年来的潜心研究与苦读,终于明白了世间的一切,他是悟道之人。于是创立了一种学说。

后来发展光大,产生了另一种思想,就是人生观,人对世界万物的看法,如何去看待现实,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手段呢?

经历了发展之后,人们开始悟出了一些道理,有人提出关于学的问题。学习,两个字,分解开来,学字就是认识事物的开始,习字就是后来的温习功课的重新的认识过程,达到掌握知识的真正目的。

学习的内容往往是一些有过的,学懂了,学通了,并不容易。但是学习什么,怎么样学习,如何能够尽快的达到效果显著呢?道家的思想,告诉人们,学习永远也没有止尽的,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几十年的光阴,似箭一般地逝去,怎么可以弄得懂许多方面的问题呢?

于是说,一切都顺其自然。人真正的学,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,不过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学习,去不断地温习所学过的那些个知识,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白更多更好的道理。老子就是这样才获得了悟性。

时代在发展,人的观念也在变化,在无穷浩瀚的自然世界之中,寻求着某种规律与自然现象带来的灵性。人是有灵性的高级动物,高于动物的地方,按照孔子的论调乃是懂得礼义法度文明礼貌,但是畜生不懂可以训,却不是教化。

人产生于何处,天地之间,为什么会有人呢?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释的谜团,动物的产生,也是一样的,用现代科学的论断而言,适合了生存的条件,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,从科学的数据论证来看,一些低等的动物,是这样产生的。而人却是有性灵的动物,通过性才能生育后代,但某些动物也是一样通过性来繁殖。

人的高贵在于有思想,行为上可以克制,动物却以本能来完成行为。人有的时候也许也像动物一样,但被说成是脾气或者性格。发展现今,人类的智慧越来越博大精深,而低等动物却不能够发展。

人善于总结经验,遇到了挫折或者困惑时,会进行思考问题的,甚至于改变面貌与自己的,把问题可以简单化也可以进行复杂化,而动物呢?也会吸取教训,但只是一种简单的吸取教训,绝对不会记忆式的吸取教训。这也是有别于人的地方。

记忆的神奇,让人莫明其妙,一个人的记忆力,怎么样也决定着一个对于事物与种种事物现象的认识、认知。记忆可以提供给人类不断变化事物广度的思维方式。

就记忆而言,是能力,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,兴趣与爱好对记忆力的提升有很大的空间,可以帮助有兴趣的人清楚的记住一些事情。这一点对世人而言千真万确的,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生活之中体验到。无论艺术家,科学家,还是普通行业中的佼佼者,都有神奇的记忆力的存在,这很奇怪,但是对于人类发展来说是特别的现象。

记忆力好的人,可以做成很多领域中的大事情,这就是说人的聪明才智。从记忆的角度讲,有超常的,有普通的,还有一些低能者。记忆力的强弱,体现了一个人在社会的价值。科举选拔制,就能证明记忆力的是否超常。通过测试,便可以选拔人才。

就人才而言,科举制下的尖子人才,被社会广泛使用在不同行业,不同领域中的尖子。选拔人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,但又关系到国家兴盛的关键。

现代的教学改革及制度的约束力,朝着有利于社会化发展方向进行教育的改革。专业的专门化基本普及了。社会为学习各种技能的人提供了这样的机会。

德才兼备的教育模式,注重人才的培养教育,这本身没有什么错,只是对德智体全面的教育没有下到功夫。德育只停留在观念上,而没有实质性的,完全是硬件化的教育模式,让人感觉到就业的所在,德教上只是说服教育,并没有相关体现的制度,或者说社会劳动中分工上的明确规定,让人可以通过德的教育得到实惠。

不过衡量人的德性,的确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。没有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规范。德究竟是什么东西呢?如古人所言:诗书礼义乐这些东西吗?克己奉公,克制自己的贪婪与欲望去为社会或者说他人服务吗?社会政府部门,开创了许多关于道德规范的条理分明的规则。看似起到了作用,却在人心上是否也一样的有作用呢?这需要从人性论上讲。

关于这一问题,中国历史上进行了千年的辩论。孔子说人性:性相近,习相远。意思是说,人性相近,习惯成自然,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,才使本来善良的人变节。初衷讲人性是善的。也有人反对这一观点,荀子则认为人性人生下来就是恶的。因为人性恶,才要进行教化。也有综合两者的说法既非善恶的人,不论是善与恶都需要进行教育。

孔子说五十知天命,圣人所言,乃是对天地万物之灵的人及人生的总结。当孔夫子四十九岁的时候去周游列国,历经了十四年的颠簸游离的游说,毫无建树的回到了楚国总结了这样的话。

读孔子的学问,我也正好五十岁。读而思,明白了许多的人生道理,对人与自然规律相符合的人生总结,是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说的,人到了这样的年龄,一切曾经有过的健康,也开始走向了某种意义上的退化与衰竭,对于生命的意义似乎已经不在那么重视了,只是开始注重了人身体的健康状态了,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才能长寿的问题。

五十岁前的人生所走过的道路会给人一种比较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,思想教育正走向了成熟,懂了很多的人生道理的这时刻,然而人却无力回天了,却无力重新而做了。

程颢、程颐对“孔颜乐处”的追求,来源于师授之业,兄弟俩人的老师周敦颐的点化。兄弟俩人对此产生了兴趣创造性地发明了理、天理学的思想体系。

理为条理、治理之义,老师的点化,只是启迪了他们兄弟俩的智慧之门。后认为孔孟之道,才是正道,人类社会的综合治理的框架。“孔颜乐处”是人生追求境界的著名典故,是某种困境求乐的意境。孔子对学生的评价,颜疏于饭食饮水,曲肱而枕,能乐亦在其中矣。意思是说颜这人能够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的学习,一点也不在乎这样艰苦环境,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称赞其人的学习精神。

儒家、佛教、道教。各有其说:佛,心之学。道,无为而为的长寿学。儒家治世学。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六艺授课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即礼仪、音乐、驾驭、书法、算术。

如能够博古通今,人,才皆知天地之间事物之规律性,日月星辰昼夜交替,万事万物之变化无穷。放四海之皆准,知晓人伦天理,道德观念,学、治、用的关系。

人有悟性,兽有兽性。

动极至静。这是所体验到感觉,动,活动时候的能量的释放,激发之后,自然会安静下来。其中身体感觉到轻松,心情可以享受到愉悦。动与静,相对而言,只有动,才能感觉到静的含义,动先于静。静代表禁止不动,只有动才能感觉到静的那种轻松与愉悦。单一指肉体的动来说,经常处在一种比较安静的状态之下,人,就会懒散,疏于动。不仅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,相对会让头脑迟钝。事物总是在矛盾之中,变化无穷的形态。

孔子、老子的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体,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。以及中国文化的宗教。六经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六艺德才兼备:智、仁、勇、艺、礼、乐等方面的德行与才能。

我用了很长的时间读完了这些很厚的书,记载了中华孔学的整个二千年的历史演化进程,对于孔子的思想核心有了初步的认识。仁爱,之爱人。就是西方国家提倡的博爱精神。因为我的记忆力很差,只能是感受了一番历史的足迹中的一些流星闪耀的瞬间,这些伟人的言行及行为,及他们整个人生的学习过程事迹,这些人物被历史记载,给后人留下了思考。

经学:包括人文地理社会政治、经济、人伦理学。以六经为义理之内容进行了大的辩论。称之为思想、哲学、政治领域里的圣经。

人与人之间的关系;国家的治理。这是理念的书籍,也是构建一个社会蓝图的书,其理其义都似乎符合人性论。

历史在前进,时代在更新,单一的思想并不能够去对社会进行有秩序井然的管理,需要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方法来管理。谁的思想都有其特点,但谁的思想都有时代特征,所以求真务实为好。

忽然之间,我想起了读书,尽情地快速的阅读,有这样的条件何不去利用呢?反正自己有时间可以去读,比聊天或者做一些无聊的事情觉得有意思。五十步笑百步,还不算晚,还有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,为什么不呢?一是可以获得享受,通过阅读知道一些未曾了解的事情。二是可以休息,让身心安静下来。何乐而不为呢?不想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所缠绕,所以可以静下来好好的读一阵子。

只是我的眼睛有些不争气了,看东西都有些模糊。好歹配制了一副老花镜,可以把书上的小字放大,如此的阅读起来方便了许多。好吧该回家了,不然家人还得等待,焦虑。读书消遣时间过得好快,有些不知不觉,眨眼的功夫就一天呀。

人生之快乐无比的事情,莫过于水浒书中所描写的那样的场面,大块地吃肉,大碗地喝酒,行侠仗义,打抱不平。这是我走路时忽然而产生的想法。酒文化的起源肯定来源于这种文化的影响吧。豪爽,吃喝玩乐,是人生的快乐事情,但是替天行道之举,乃是人生豪杰之事。人们喜欢这样的人与这样的事情,天下为公。

人之道,何为道呢?这是人学与与社会学一种结合体,不能理解、认识这样道的人似乎在有人在,并非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这条道。

名人之道,也是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的,这是让人不可以模仿的,何况模仿之道,不一定能够成功。有成就的人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,才可能达到某种境界,普通人的劳动,只是一种劳动,而那些个注定了要成事的人的劳动,是一种高雅的高尚的劳动,劳动也是有区别的,正如现代人认为的,智慧的劳动与体力的劳动。名人的劳动是一种智慧的劳动,他们所付出的那种劳动,包涵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,这是一般人所无法达到的一种境界。所以这些人享受着特殊的恩惠。

人,心情不好的时候,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竟然是那么的糟糕,人类的活动带来的噪音竟然如此的刺耳,如此的刺激人的神经末梢,感觉特别的不舒服,特别的不是滋味。其实这与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,汽车的嘈杂声,拥挤不堪的街道,眼前晃动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讨厌。当人的心情好的时候,一切又都显得那么的美好,那么的令人难忘。

(责任编辑:立暖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